继美国正式取消800 美元以下商品的免税优惠政策后,欧盟也甩出了一记“重锤”——拟对价值 150 欧元以下的电商包裹征收统一处理费。
当地时间5 月 20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拟对价值 150 欧元以下的进口小额包裹取消免税,并引入统一的包裹处理费用机制:对于通过跨境直邮方式入境的包裹,每件将征收2 欧元固定费用;若商品先进入欧盟境内仓库存储后再进行二次配送,每件则征收 0.5 欧元。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表示,该费用主要用于补偿各国海关因应对海量包裹而产生的行政处理成本。
图源:路透社
新政若最终落地,将对依赖跨境小包模式、主打“低价直邮”的平台造成直接冲击。以 Temu 为例,其欧洲平均客单价约为 23 欧元,新增 2 欧元费用意味着履约成本直接上涨 8.7%,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本地仓发货虽可略微缓解成本压力,但仍承担额外的仓租、人力与清关成本,平台和卖家需在成本与效率之间作出艰难平衡。
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进入欧盟的 150 欧元以下小额包裹数量就已突破 46 亿件,较 2023 年增长一倍,其中高达 91% 的包裹来自中国。过去,得益于现有免税政策,这些包裹得以免税入境,成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控制成本、压低售价的重要抓手,迅速占据消费者心智。然而这套“薄利多销+极致性价比”的打法很可能在未来面临重构。
图源:pexels
目前,该政策仍处于立法提案阶段,距离正式落地尚需经过欧盟成员国及欧洲议会的批准,预计正式实施也要等到2028 年后,但欧盟也可能在明年率先以“临时过渡性收费”形式引入包裹手续费机制,为后续系统化改革铺路。无论节奏快慢,此番税改信号已释放明确导向:欧洲正在逐步退出“低门槛红利区”,曾作为“去美化”首选替代市场的欧洲也不再是毫无政策风险的理想阵地,尤其是对于 Temu、SHEIN等高度依赖跨境小包的电商平台而言,履约链条上的每一次政策收紧,都是对其核心商业逻辑的考验。
Temu、SHEIN“去美化”战略受阻,欧洲不再是“避风港”?
此前,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征高额关税以及5 月 2 日正式取消 800 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巨头 SHEIN 和 Temu 迅速调整全球市场布局,积极推进“去美化”战略,将资源向欧洲、拉美等非美市场倾斜,试图打一场“复制北美”的胜仗。
以Temu 为例,过去几个月,从自建履约体系、暂停全托管业务、优化商品结构到加速仓储网络重构,种种动作均表明其在逐步向本地化靠拢、降低对跨境直邮的依赖。此外,平台也显著缩减了在美区的广告预算,将营销资源大规模转向欧洲市场。根据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4 月 SHEIN 在法国和英国的广告支出环比增长 35%,Temu 在法国和英国的增幅分别达到 40% 和 20%。
图源:谷歌
相比监管高压状态的美国市场,欧洲拥有可观的人均消费力、物流条件逐渐成熟、市场竞争尚未内卷,加之150 欧元以下包裹免税的现行政策,为平台继续复制“低价直邮”模式提供了空间,正因如此,欧洲一度被 SHEIN 与 Temu 以及众多跨境卖家视为理想替代方案。“现在在美国做生意太卷了,而且政策变化太快,一个通知就可能让利润归零。我们已经减少了美区广告预算,把仓储、人力和推广资源都转向了欧洲和中东,”一位主营家居品类的卖家透露。
就在平台和卖家刚适应“转场欧洲”的节奏时,欧盟此番提出的税改提案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了刚刚升温的欧洲战局上,迫使其重新评估欧洲市场的运营策略。
如若政策最终落地,刚刚陆续上线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新站点的TikTok Shop,也未能置身事外。所幸,由于 TikTok Shop 欧盟站点一直要求卖家具备本地仓储物流能力,相比 Temu 与 SHEIN 高度依赖跨境直邮模式所面临的直接冲击,TikTok Shop 卖家在短期内受到的影响较小,但从长远来看,同样也需要面临仓储费用上涨,价格竞争力被削弱、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局面。
“小包免税”红利或将彻底终结?
除欧盟外,日本也释放了类似的信号。据消息人士透露,为减少本土商家面临的不公平竞争压力,日本财政部正考虑取消对1 万日元以下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优惠,并征收约 10% 的消费税,政策预计将于明年或之后实施。
从美国到欧盟再到日本,各国不断释出的信号也在昭示着长期存在的小额免税红利时代正逐步走向终结,低价红利也不再是中国跨境卖家的护身符,过往以“铺货+低价+爆款”为核心的打法正在迅速失效,倒逼着中国企业加快推进本地化战略,并持续强化品牌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免税红利正在谢幕,监管红线逐渐清晰,全球电商市场进入新阶段。在这一轮全球政策重构与市场再洗牌的背景下,无论是平台方、供应链企业,还是跨境卖家,都应转向构建长期竞争力的新周期,将“合规力”内化为平台能力,将“本地化”外化为运营壁垒,将“创新性”转化为用户价值,一方面要强化多市场、多平台、多模式的风险对冲机制;另一方面也需正视监管合规、品牌打造、本土化仓储布局等能力的系统性短板,找到通往下一阶段的生存坐标。
而欧洲市场凭借庞大的人均消费能力和稳定的中产阶层结构,依然是大家在全球跨境电商增长版图上无法忽略的关键高地,但与此同时,欧盟地区的合规体系严苛、税收制度复杂,也意味着卖家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提升本地化运营能力与政策响应能力。
这片市场的未来将属于那些真正理解规则、尊重合规、深耕本地的长期主义者。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还未结束,只是入场门槛变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