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白鲸跨境
作者:冬青
一场突如其来的“召回风暴”,正让整个充电宝行业的神经紧绷。
近段时间,全球两大知名品牌——罗马仕(ROMOSS)与安克创新(Anker)先后发布充电宝召回公告,将本就竞争白热化的 3C 消费电子赛道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先是“跨境一哥”安克创新于 6 月 13 日召回全球爆款充电宝 PowerCore 10000(型号A1263),紧接着,罗马仕也因北京多所高校的禁用通告和产品起火事故,于 6 月 16 日发布公告,宣布召回 2023 年 6 月至 2024 年 7 月期间生产的三款移动电源,总量近 50 万台。当前,罗马仕相关充电宝产品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已经全部下架,仅保留充电器与数据线产品售卖,整核心充电宝业务处于暂停状态。
来源:ROMOSS 官网
仅相隔 4 天,安克创新于 20 日再次发布公告,由于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对型号为 A1642/A1647/A1652/A1680/A1681/A1689/A1257 的部分批次产品追加召回,并同步为用户提供全额退款、升级换新和超值代金券三种可选补偿方案。
来源:安克创新官网
随着事件的发酵,中国民航也对充电宝乘机发布新规,自 6 月 28 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 3C 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型号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规定发布后,大量旅客充电宝在机场被拦截,“没有 3C 标志寸步难行”成为社交平台热议话题。
此次爆雷危机背后,实则暴露的是整个充电宝供应链深层次的风险问题。据多方消息源透露,引发召回风波的根源是主流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Amprius)在关键原材料与工艺环节出现变更,而这家供应商服务的不仅是罗马仕与安克,还覆盖小米、绿联、倍思等多家头部移动电源品牌。据悉,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的多个相关电池及电芯产品 3C 认证证书目前处于“暂停”状态,罗马仕、安克创新、倍思、绿联等众多移动电源品牌的多个 3C 认证证书也被暂停。
来源:谷歌
事实上,此次召回只是“冰山一角”。在原材料价格震荡、消费疲软的背景下,移动电源行业早已陷入低价厮杀,据业内人士透露,同样容量的电芯,优品与次品之间可相差数十元,而一个售价不到百元的充电宝,其成本空间可谓捉襟见肘。在这样的价格压力下,产品也随之埋下了安全风险。在中国,直到 2024 年 8 月,充电宝才被正式纳入 3C 强制认证体系;而在此之前,行业长期处于监管盲区,部分厂商为追求更轻薄和更大的功率,往往会忽视对原材料、电芯安全的把控。
两大出海大拿也失守了
在全球消费者眼中,罗马仕与安克创新早已不仅仅是“国货品牌”那么简单,而是中国 3C 品牌出海成功的典范,正因为站得高、走得远,它们一旦跌倒,自然也更容易引起行业震动。
以罗马仕为例,这家成立于 2012 年的企业,起步于深圳华强北,在 iPhone 4s 开启“不可拆电池”时代之初,罗马仕创始人雷桂斌敏锐地捕捉到移动电源的市场潜力,果断砍掉笔记本电池代工业务,全力投入移动电源研发。2013 年其推出的 SENSE 4,以“1 万毫安+99 元+简约设计”成功打入市场,一举拿下天猫 3C 类目冠军,这一爆品不仅确立了罗马仕在国内的地位,也成为其出海的起点。
来源:谷歌
自 2015 年起,罗马仕陆续布局东南亚、澳洲、中东、欧美等市场,凭借在技术上的创新、产品超高性价比、本土化的运营和产品改良以及在各大社媒平台的营销投入,品牌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近年来,罗马仕在 Shopee、TikTok Shop等平台成绩斐然,尤其是在菲律宾、南非、越南等多个国家,更是连续数年斩获销量冠军,产品畅销全球 80 多个国家,年出货量超 5000 万件,目前海外市场的成绩也已然成为罗马仕营收增长的核心来源之一。
而成立于 2011 年的安克创新,其崛起路径更是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出海的经典案例。从最初专注移动电源、充电器、数据线,到如今不断拓展充电储能、智能家居、音频设备等业务,安克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双轮驱动,在欧美市场斩获大量中高端客户。根据 2024 年财报,其营收已达 247.1 亿,同比增长 41.14%,其中,海外市场营收 238 亿,占比高达 96%。
来源:安克创新官网
但即便是两位“模范生”,也都难逃质量管理与供应链风险。
敲响跨境人的安全警钟
长期以来,低价高质都是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杀手锏”。但在充电宝这个强依赖电芯稳定性的 3C 品类中,持续压价的内卷战终究压到了质量和安全底线,为了匹配市场预期的价格,部分代工厂在电芯选型、保护电路、结构成本等关键环节上做“减法”,最终为产品埋下了看不见但最致命的安全隐患。
从高校禁用罗马仕,到民航局出台充电宝新规,再到产品召回潮蔓延,这一轮“硬刹车”不仅让中国 3C 品牌迎来信任危机,更在供应链端引发了深层震荡,同时,也推动移动电源行业进入结构性重构。未来,品牌必须回归基本面,从源头上强化对原材料、代工体系、产品设计等核心环节的风险筛查与全流程把控;产品研发逻辑,也将从追求快充、轻薄、外观差异化转向安全性、稳定性、合规性。
对跨境电商行业而言,这不仅是两家头部品牌的危机时刻,更像是一记警钟。当全球贸易秩序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加剧时,未来的出海竞争不再只是“跑得快”,而是要“跑得稳、站得住、扛得起”,在合规“紧箍咒”越勒越紧的当下,如何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构建足够的安全缓冲,是每一个出海品牌都必须面对的考题,当“高性价比”不再是品牌护身符,那些以安全合规和品质为底座重塑竞争力的品牌才能真正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