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跨境电商 印尼“常青”品类都卖不动了?暴跌到两位数,订单都去哪了?

印尼“常青”品类都卖不动了?暴跌到两位数,订单都去哪了?

来源:东南亚电商观察

编辑:果然

订单断崖式下滑的焦虑,正笼罩着东南亚电商的传统旺季。昔日日销五百单的店铺,如今业绩跌至九十单;购物车商品翻倍,最终转化却折戟沉沙;热闹的节日大促,竟沦为无人问津的“静默场”。

在各大社交平台与卖家社群中,此起彼伏的吐槽声,共同指向了“单量缩水”这一核心困境。

“跌了快一半了。”

“美妆个护,第一大品类,都下滑厉害了。”

“我报了低价活动,总算有点点销量了,卖完不会补这么多了。”

不少卖家将订单下滑归结为“流量被分摊”“同行增多”这类表面原因,却忽略了这些现象背后,决定订单流向的行业深层变革已然发生。

红利消失?一场从“铺货”到“精耕”的生存战已打响

早年东南亚电商的蓝海红利,本质上源于需求增速远超供给增速的供需失衡。那时市场需求快速起量,卖家数量却有限,订单如同潮水般自然涌向各类店铺。然而那个躺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图源:reddit

随着大量卖家不断涌入,市场平衡被迅速打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细分品类供给侧日趋饱和,标品赛道如充电宝和基础服饰更是陷入同质化价格内卷,甚至频频出现成本价抛售换流量的非理性竞争。

图源:红书

一位网友的调侃精准点破现状,他说订单总量没有下滑,只是匀给了更多人,毕竟今年新增卖家就超过十万。

广东某家居卖家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其经营半年的收纳品类,曾以日均 30 单的业绩稳定增长,却在三个月内被新入局者冲击 —— 新卖家以 “出厂价 + 平台补贴” 的组合策略抢占市场,迫使该卖家要么跟进降价压缩利润,要么坚守定价面临滞销,最终只能靠平台低价活动维系基础动销,甚至计划缩减备货规模。

除了市场规则的深刻变化,东南亚消费者独特的消费心理更是给卖家们上了一课。

与普遍拥有储蓄习惯的国内消费者不同,东南亚多数国家盛行赚多少花多少的即时消费文化,甚至有不少人是月中发工资、月底就花完。这直接导致每月下旬出现加购多却转化少的怪象。

更反直觉的是,节假日不仅未能带来消费高峰,反而会分流网购预算。

“按理说,逢年过节消费应该更旺才对,怎么东南亚恰恰相反?”卖家小尼充满疑惑。

以印尼的宰牲节为例,这个相当于中国春节的重要节日,当地人会优先将资金用于“购买牛羊庆祝”、“为家人添置新衣”、“摩托车加油返乡”等刚性需求,网购则自然成了“可延后的选项”。

有印尼专线海外仓卖家透露:“宰牲节前后半个月,当地网购订单量通常会下跌 20%-30%。这不是买家没有意愿,而是钱必须花在优先级更高的事情上。这是消费逻辑的底层差异,绝非靠平台促销活动就能轻易扭转。”

如果说消费心理是道暗坎,那么平台复杂的规则就是那道明沟。很多新手卖家没搞懂东南亚电商的 “免运规则”,就白白丢了订单。

Shopee 为例,它的免运机制和国内 “卖家包邮” 不同:平台定期发放免运券,买家领券后才能在 “参与免运活动的店铺” 免运费,而参与活动的店铺要被平台抽取一定佣金;如果买家没券,就得自己承担运费。而东南亚的物流成本高,偏远地区的运费甚至比商品本身还贵。

在这场生存战中,平台间的激烈竞争同样深刻影响着每个卖家。各大电商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持续推出促销与补贴活动,而作为微观个体的卖家难免受到波及。一旦平台以补贴战抢夺用户,卖家常被迫参与接连不断的价格竞争,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不仅如此,平台自身也面临着流量获取的瓶颈。所有流量皆需成本。

平台同样需投入大量资源争取用户,然而这一过程受制于多重因素。平台自身的财务状况、各国政策限制以及当地社会民生环境等,均可能使平台陷入流量增长的疲惫期。

当平台增速放缓,压力便层层传导至卖家端,直接表现为流量成本上升与转化效率下降。

运营漏洞也是订单缩水的关键原因之一,有网友指出:“问题不是做的不够多,而是不够准。”例如商品被误打成人标签导致流量腰斩,主图仅用白底拍摄却未突出使用场景,新上架商品既无销量也无评价却期待瞬间爆单。

这些问题看似零散,实则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那就是运营能力未能跟上买家信任需求的升级。

过去东南亚买家对商品信息要求不高,低价足以促成下单。但现在面对海量选择,信任已成为下单的关键。主图需要让买家直观看到使用场景,详情页必须精准解答核心顾虑如服饰标注实拍尺寸,基础评价更要让买家感觉靠谱,例如晒图评价的转化效果远胜于文字评价。

在这场残酷的生存战中,粗放型运营者注定成为首批被淘汰出局的人。

破局不是找技巧,而是 “适配新逻辑”

面对订单缩水,很多卖家忙着 “改标题、降价格、推活动”,却发现效果越来越差。因为这些动作都是 “对抗逻辑”,而不是 “适配逻辑”。真正的破局,是看懂上述四个重构后,调整自己的经营逻辑,从 “被动接订单” 变成 “主动造订单”。

1、适配市场逻辑:从 “抢流量” 到 “找定位”

在存量市场里,“低价抢流量” 只会让自己陷入亏本循环,不如换个思路:找到 “别人没覆盖的细分需求”,建立自己的 “小蓝海”。

比如做标品的卖家,可以在功能差异化上发力 —— 别人卖普通充电宝,你就做 “自带数据线 + 轻薄便携” 的款式,瞄准 “学生党”“通勤族”;做非标品的卖家,可以在 “场景化定位” 上突破 —— 别人卖 “女士上衣”,你就做 “东南亚海边度假风上衣”,突出 “防晒、透气、拍照好看” 的卖点。

广东家居用品卖家发现当地家庭喜欢小户型收纳,但多数卖家卖的是 “大尺寸收纳箱”,他就专门做 “可折叠、小容量” 的收纳盒,还在详情页拍 “放在阳台、床头的使用场景”,结果订单不降反增,比之前增长了20%。这恰恰说明,存量市场并非没有订单,而是要把泛需求变成精准需求,避开价格战,找到自己的专属客群。

2、适配消费逻辑:从 “等订单” 到 “顺节奏”

既然东南亚消费者的购买力有周期规律,不如主动适配这个节奏,把淡季变成准备期,把旺季变成爆发期。比如:

针对 “工资周期”:每月中旬(买家发薪后)推 “满减券”“新品首发”,刺激即时消费;每月下旬(买家工资花完后)推 “专属优惠券”“小额满减”,吸引加购用户下单,比如 “满 30 减 5”“加购 3 天内下单立减 3 元”。

针对 “节假日”:节日前半个月(买家预算流向节日消费时)减少促销,重点做 “店铺粉丝积累”(比如关注领小额券);节日后半个月(买家预算回归网购时)推 “节后焕新活动”,比如 “宰牲节后,给家人换套新餐具”,精准承接需求。

3、适配平台逻辑:从 “懂规则” 到 “用规则”

平台的免运规则不是 “坑”,而是 “流量入口”,关键是要学会 “用规则降低买家决策成本”。比如:

参与免运活动的卖家,要在商品页显眼位置提示 “领券免运费”,甚至在客服自动回复里加一句 “点击首页领免运券,下单更划算”;

没参与免运活动的卖家,可以在商品标题里加 “包邮”(比如 “包邮女士 T 恤”),实际把运费算进定价里,让买家觉得 “不用凑券,直接买更方便”,毕竟很多买家不想为了免运费特意领券,更愿意 “一口价包邮”。

还有个小技巧:用 “运费对比” 突出优势。比如卖一件 15 元的 T 恤,运费要 10 元,就可以在详情页写 “买 2 件包邮,算下来每件才 17.5 元,比买 1 件更划算”,引导买家多下单,既提升客单价,又降低运费占比。

4、适配运营逻辑:从 “做表面” 到 “建信任”

运营的核心不是 “改主图、补评价”,而是 “让买家相信你”。比如主图,不是 “拍得好看”,而是 “拍得有说服力”—— 卖母婴用品,就要突出 “安全认证”(比如拍认证证书);卖户外用品,就要突出 “耐用性”(比如拍 “防水测试” 视频)。详情页不是 “堆文字”,而是 “解顾虑”—— 买家担心 “尺寸不合身”,就拍 “不同身高模特试穿图”;买家担心 “质量差”,就拍 “商品细节图”(比如布料纹理、缝线)。

现在很多卖家还在用 “图片” 做内容,但其实 “视频” 更能建立信任。比如用手机拍 “商品使用视频”—— 卖收纳盒就拍 “怎么折叠、能装多少东西”,卖衣服就拍 “上身效果、面料弹性”,然后把视频放在商品页最前面,甚至投流推广。有卖家测试过,加了视频的商品,转化率比只放图片的高出不少,因为视频更能让买家 “看到真实的商品”,减少顾虑。

当我们跳出 “订单少了” 的焦虑,会发现这场订单缩水其实是件好事:它淘汰了 “靠运气开店” 的粗放卖家,留下了 “靠能力经营” 的精细卖家;它让行业从拼价格、拼流量转向拼定位、拼信任,变得更健康、更可持续。

东南亚电商的机会从来没有消失,只是变了一种形式 —— 过去是 “谁先开店谁赚钱”,现在是 “谁懂逻辑谁赚钱”。那些抱怨订单下滑的卖家,往往是还在用 “旧逻辑” 应对 “新市场”;而那些能稳住订单甚至增长的卖家,都是看懂了逻辑重构,主动适配变化的人。

订单缩水只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该升级了。

站星网

来源:东南亚电商观察编辑:果然订单断崖式下滑的焦虑,正笼罩着东南亚电商的传统旺季。昔日日销五百单的店..

为您推荐

这个看似普通的独立站品类,居然一年卖出千万美金!

来源:专注独立站的Jerry作者:Jerryxczc很多人一提到独立站选品,大脑里首先想的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品类,比如智能穿戴、健康科技、AI 周边这些。是不是这样?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这样。可实际上,真正能跑出成绩的..

印尼最新!暴乱停止,清关回暖,TikTok已有直播间开播

来源:东南亚电商观察编辑:果然事件背景:8 月 30 日,抗议者聚集在雅加达众议院大楼前,抗议 “提高人民代表会议成员津贴” 并呼吁 “议会内部改革”。社交平台上卖家的讨论显示,印尼局势仍不稳定。TikTok 和 Ins..

TikTok Shop再添一项扣费!三巨头向印尼卖家齐甩强制收费单

来源:东南亚电商观察编辑:丰丰继 Shopee、Lazada之后,近日,TikTok Shop 也敲定了一项新增收费:8 月 11 日起,TikTok Shop by Tokopedia 将对每笔订单收取 1,250 印尼盾的订单处理费。东南亚电商观察制图三巨头..

7天卖出50000支,这个美妆细分品类在东南亚站稳脚跟!

来源:TKFFF跨境导航网作者:TKFFF塔塔一个名叫“LOUYYY”的中国跨境店铺,2025 年 5 月才在泰国TikTok Shop上线。短短时间,它的一款“不起眼”的三色眼影棒,在泰国美妆的“平价”市场站稳脚跟,售价仅 59 泰铢(..

TikTok百亿热度!国产漱口水在印尼卖爆了

来源:品牌方舟BrandArk作者:麦林在这个追求美丽与健康的悦己时代,口腔护理作为必要但又最易被忽视的一环,正悄然演变成一种别样的精致美学。对于越来越多人而言,口腔护理不仅仅是出于简单的基础清洁目的,更是为..

印尼再挥“割肉刀”:拟征收卖家销售收入0.5%作为税款!

来源:东南亚电商观察编辑:果然拟征收卖家销售收入 0.5% 作为税款6 月 26 日消息,印尼政府计划对 Shopee、TikTok Shop by Tokopedia、Blibli 和Lazada等电子商务卖家的销售收入征税。若该政策正式生效,叠加部分平..

1年爆赚20亿+!深圳小众品类再出黑马!

来源:兔克出海作者:兔克出海激光雕刻机在国内用得不算多,但在国外已经流行很久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者开始喜欢自己 DIY 物品。深圳一家叫作 xTool 的激光设备公司,就发现了这个小众市场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和机会..

年销200万台!深圳扫地机在海外赚疯!小品类也能实现大营收

来源:兔克出海作者:兔克出海最近这几年,随着Z 世代的年轻群体慢慢成为消费的主导力量,全球智能家居市场也迎来了快速的增长,人们关于解放双手的需要促使清洁家电产品升级换代。不仅如此,根据 lemonade 的数据显..

又出幺蛾子!收购一年多后,印尼称TikTok存在垄断风险

来源:SEA之窗作者:SEA之窗据路透社消息,印尼反垄断机构近日表示,TikTok 去年收购该国最大的电商平台Tokopedia存在垄断风险。交易于 2024 年 1 月完成,TikTok 以 8.4 亿美元从 GoTo 手中收购Tokopedia 75.01% 的..

小众品类再出爆款!深圳折叠车遭外国人疯抢!

来源:兔克出海作者:兔克出海近年来,全球电动自行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 marketresearchfuture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市场规模已达 342 亿美元,预计到 2032 年将突破 739.2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

“没对手”的年中大促,TikTok卖家快锁定这几个品类!

来源:TT123跨境电商作者:TT123跨境电商5 月 14 日,中美的关税火并正式进入“冷静期”。让跨境卖家们咬牙切齿的,也不再是关税,而是一天一个价的美线运费。“消失”的年中大促5 月 12 日,中美关税缓和迹象初现,..

捞金超百亿!国产雪糕品牌成为印尼第一

来源:品牌方舟BrandArk作者:麦林炎炎夏日,来一支冰凉爽口的冰淇淋清热解暑,已然成为盛夏热浪中老少皆宜的一种标配美味。不过在东南亚一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夏天吃雪糕”这样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却成为..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